2017年關於歐洲經濟的敘述仍是:危機已結束。不過,自2017年第三、四季經濟成長達到巔峰後,歐元區經濟今年以來一直在下滑。甚至區域第一大經濟體德國,今年第三季也出現了萎縮。 歐洲週央行前研究主管、倫敦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賴希林(Lucrezia Reichlin),27日在Project Syndicate撰文,分析了歐元區經濟下滑背後的原因:新舊結構性矛盾、成員國債務水平居高不下、危機後遺症等。她指出,要解決歐元區經濟成長難題,成員國需要做的工作之一,就是就協調財政和貨幣政策達成一致。 賴希林說:「如果歐元區經濟已經達到巔峰,這也就意味著,歐元區的潛在經濟成長速度,約為1%,這大約是危機之前潛在產出成長速度的一半,而在此同時,歐元區目前的失業率,也依然高達8%。」 她指出,在貨幣政策極度寬鬆的情況下,歐元區經濟復甦地鋒頭卻在減弱,這反映了該區的新舊結構性矛盾、一次危機的後遺症、一些國家的債務水平居高不下,以及外部衝擊影響到需求。 賴希林說:「換句話說,歐洲的潛在經濟成長面臨著挑戰,同時還面臨著負面的週期性力量,尤其需要積極應對,這不僅僅是因為,假如歐元區經濟在不久後會進入衰退,對抗衰退的政策性工具將很有限。」 她表示,儘管2011年進入衰退時,歐洲應對危機的工具得到優化,但是,這些工具依然不完善。 此外,歐洲央行使用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空間也更小,因為,利率目前幾乎接近零,而要啟動新一輪資產購買項目,勢必會引發爭議。 財政政策同樣處於弱勢地位。許多歐元區國家未來實施反週期性財政政策的空間,將非常有限,這很有可能是因為歐盟的公共債務政策規定,不然就是因為市場對公共債務的容忍度降低。 不僅如此,由於缺少任何一種普通的財政能力,歐元區作為整體缺少實施財政刺激的機構或機制。而能夠結束這種情況的改革,未來幾個月並不可期。 通常,如果一個國家的財政能力被削弱,它可以透過協調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應對。想要在歐元區內如此運作,成員國必須共同努力。事實上,在歐元區國家首腦和財務長在無數次的正式及非正式會議上,他們應該就共同的政策立場達成一致意見。 雖然一份協議不可能讓早已負債累累的國家,對新債發行做出保證,但是,這樣的協議會證明,歐元區國家承認政策的協調非常重要。 (以上圖文由界面新聞授權,原文:經濟學家:歐元區經濟增長放緩背後是新舊結構性矛盾)
- Dec 01 Sat 2018 12:15
不靠大陸拚經濟 謝金河:還有「這條路」可走
留言列表